因为混沌,不再混沌

Nov 03, 2019 hundun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几乎在不间断地连续奋战了两三个月以后,终于在增长大会结束后的第一个周末,找了块没人的地,带娃出来慢慢地逛杭州的秋天。也有了时间,来记录一些文字。

因为混沌,不再混沌。这是创商小二班我们小组的口号,很有感触。从今年五一开启混沌之旅,到今天整整半年了。过去半年,回忆起来,仍然感觉是非常神奇的半年,能感觉到自己身上有肉眼可见的变化,很多思考,更全面了。半年里,差不多一大半的时间花费都跟混沌有关,有理论学习,有实践,有邮轮比赛,还诞生了一个欢乐有爱好学的斧头帮。

目前自己兼带了一条业务线,开始从前到后的串所有部门,感受更深。思维模型,于我而言,是建立体系思考和做事的习惯,也是换一种思路思考问题的方式。还记得第一次线下课,朱宁老师给我们出了一个题,基于思维模型去出一个方案,如何让小组里的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学习。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朱宁老师给我们做了个示范,用了力学的动力阻力模型来剖析,动力是什么,阻力是什么,然后方案围绕着如何增加动力,如何减少阻力,豁然开朗。

这堂课,让我记住了,不要挑战人性,我们选择用最小作用力来做事情,是天性。在这件事情上,系统一总是能胜出一筹。所以,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配合或者说如何利用这个天性。我不知道大家是否遇到过组织内的协同问题,尤其是涉及到跨部门协作,是否有时感觉会有一堵不透风的墙,别扭,互相间不配合。以前的我,也会这么想,很郁闷,不理解为啥每个人就不能好好地把事情做好。而现在,我思考的更多的是对方的阻力是什么,我能做什么事情,可以让他人可以最小阻力最小作用力做事情。Simon 一直在跟我们强调的协作三原则。第一相信你的伙伴动机是好的,第二相信你的伙伴能力是强的,第三我们一起解决问题。这有异曲同工之妙,上完课后,我更理解了,也在践行。

宗毅大大常说的一句话,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是一句很容易误读的话,...

......

Read more →

使用 GrowingIO 搭建产品分析指标体系

概述

我们评价一个产品的好坏,有两种方式。一可以用定性分析,比如用户拜访、调查问卷等。二可以用定量分析,从数据中发现使用情况。产品分析的指标体系搭建,核心就是为了通过定量分析了解用户是如何使用产品功能的,哪些是用户最常用的功能,哪些功能是最有粘性的功能,哪些功能带来更多的转化,新用户喜欢用什么功能,老用户在用什么功能,新上线的功能表现如何,等等。

产品功能渗透率和使用率

比如,上面这张图,每一个圆代表一个产品功能,横轴是功能使用用户数,越在右边代表使用用户数越多。纵轴是人均使用功能次数,越上上面表示使用越高频。圆的大小是平均每次功能使用时长,圆越大代表单次功能使用时长越高。从这个图,就可以分析得出,对应某一个人群,功能的渗透率和使用率如何,哪些功能有潜力去推广,哪些功能是分发功能,等等。

本篇内容,主要介绍的是宏观层面的产品分析,不涉及分析具体某个具体产品功能,内部细节的转化数据,交互设计是否合理等。这些会在以后的文章中介绍。

用好产品分析的客户例子

多元女性社区热拉

GrowingIO 是我们的数据伙伴和导师,专业,敏捷,值得信赖。借助 GrowingIO 我们不断迭代产品,注册转化率提升 10%,功能留存率提升 30%,驱动用户持续增长。 —— 热拉 CEO 鲁磊 通过 GrowingIO 的【留存魔法师】功能,热拉发现了一个和用户留存强相关的行为,使用过热拉「谁看过我」功能的用户留存度非常高。因此我们在产品迭代当中做了一个很小的改进。当一个用户访问你的时候,App 会给你发一条通知,留存率从 36.4% 提升到了 47.2%。

服装定制服务商 MatchU

在 MatchU,产品经理、运营和市场同学都会使用 GrowingIO 进行数据分析,真正做到了人人都是数据分析师。 —— MatchU 联合创始人蔚馨 MatchU 定制衬衫的下单转化过程中,由于新用户...

......

Read more →

Teahour: 与 Hawstein 和左程云聊算法和数据结构

Jan 01, 2019 algorithm teahour

喜大普奔,年更节目 Teahour 今天更新了!

上个月,看到嘉和(网名:Hawstein)把历经半年呕心沥血之作 AlgoCasts 第一次在互联网上传播,又让我回想起了之前做自由职业者的时刻。这既是创作的乐趣,又是奉献的乐趣。过去三年,基本没有再录制过 Teahour,但是这三年我却从这份经历中受益良多,不少 GrowignIO 的同事,都是通过 Teahour 跟我建立连接,让我有机会跟这些优秀的小伙伴一起共事。所以,当看到 AlgoCasts,又想起过去三年,少说也面试过几百个人,发现不少工程师在算法和数据结构这一方面还是有可以提高的空间的,就萌发了冲动要录一期 Teahour 来专门聊聊算法和数据结构。于是在 2019 年元旦,约上了左老师,另一个我有幸在 GrowingIO 合作过的小伙伴,也是《程序员代码面试指南》的作者、牛客网算法课程初中高级的唯一授课老师,和嘉和一起在 Teahour 侃侃大山。

因为不可言语的原因,Teahour 被微信内嵌浏览器给封掉了,尴尬地只能把文章放到自己的博客,作为传播媒介。大家可以通过下面来收听本期节目。

如果之前没有订阅 Teahour 的读者,可以通过 iTunes 播客软件来订阅,URL 是 http://itunes.apple.com/cn/podcast/teahour.fm/id608387170。很快也会更新到荔枝FM和喜马拉雅上去。

总体来说,这期节目录得很爽,嘉和和程云都是很有思想的人,各自在追求自己的精彩。如同我在节目最后的 Share Picks 所分享,生命是一件很美妙的东西,我们究其一生,在跟很多人发生连接,我们在理解自己的同时,也在寻求存在的意义。我个人跟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特别有共鸣的一点是,我们生活的意义,存在的意义,是为团队贡献力量。奉献,对他人产生兴趣,继而...

......

Read more →

增长黑客:如何用数据来驱动产品增长

这是我在 2016 年 9 月 24 日 Teambition 主办的“增长黑客”在中国的演讲稿。

下载 GrowingIO 互联网公司用户增长秘籍可以点击这里

大家好,我是叶玎玎,GrowingIO 的联合创始人和 CTO。今天的主题与“增长黑客”相关,增长离不开分析工具。在过去五年的创业过程中,我使用过很多数据分析工具,经历了无数的痛苦和郁闷之后,我在 14 年底和 Simon、Jonathan 选择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GrowingIO 是面向网站和移动应用的新一代数据分析产品,无需埋点即可采集全量、实时用户行为数据,我们希望通过提供一个简单、迅速和规模化的产品,让企业里面的每个人都能用数据去驱动业务增长。用 GrowingIO,即使你不会写代码,你也能成为增长黑客。

今天我要分享的主题是『如何用数据来驱动产品增长』。前几天我在问一些朋友想听什么,回答说如何用数据寻找到增长突破口,跨越鸿沟。这张图是 Slack 从上线到 15 年底的每日日活增长曲线,是我们每个产品都很期待的曲线,其背后离不开指标体系的数据支撑。当我们遇到一个瓶颈期,如何从数据中发现该去做什么,如何去做,是目前这个环境给产品经理给市场运营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一个新的岗位『产品增长经理』。

刚才范冰介绍了增长黑客在国内这两年的发展情况,非常精彩。俊元之后也会讲一个如何构建一个增长团队的主题,里面有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是,增长团队到底是属于哪个部门?是市场,产品,还是研发?我们也在思考这个问题,等下可以让俊元给大家分享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之所以有这个问题存在,正好是因为增长黑客的特殊性。有人说这就是变种的市场。是,因为他关心的是用户、品牌和传播。有人说他制造了很多需求,参与了很多产品定义,是属于产品。也有人说他的工作很大一部分是跟数据打交道,采集、ETL、...

......

Read more →

从埋点到「无埋点」,是过去和未来的差别

自从 GrowingIO 去年发布无埋点方案以后,就获得外部很多的关注,一方面感觉到很神奇,只加了一段 SDK 就能实时地,全量地,自动地收到用户行为数据了,另一方面数据开始沉淀,这样业务人员就可以在任何时候都回溯,很多人在问这是怎么实现的。

的确,这里面有很多我们称之为黑科技的东西在里面,有在运行时的操作,也有在编译期做修改的,同时又要求能站在用户行为分析的角度去思考 SDK 的应用场景和数据逻辑,对于 SDK 开发团队来说有非常高的要求。

埋点采集技术原理说起来很简单,主要是基于树形结构和事件驱动模型,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无需埋点的数据分析原理

就我所知,类似的无埋点方案,阿里做过,百度做过,腾讯也做过。之前就有阿里杭州的小伙伴们专门来北京跟我们做这一块的技术交流,都是非常优秀的小伙伴。但是只有当你真正去尝试解决并且产品化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这想起来简单的事情做起来是多么的困难,这里面的水有多深。没有什么比 Ninety-Ninety Rule 能更形象的表达这个事情了。

Ninety-Ninety Rule

今天,我想借这篇文章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是如何思考这个事情的。

一、无埋点更适应当下的互联网公司

当下的时代是一个大前端时代,Web、手机APP的使用时间越来越长,以前的应用程序,前端的代码量并不大,但是如今随着JavaScript的发展,移动端APP的飞速发展,同时大家使用手机APP和网站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很多行为不一定要提交到服务器,用户只是做了和前端的一些交互操作,很多关于用户体验的代码都在前端实现。比如在一个旅游网站上面,用户对起点和目的地的条件选择,对酒店的房型的选择,下拉菜单的内容点击,只要用户不提交这个请求,后端的服务器,就无法记录用户的这些行为。

这也是为什么大趋势发展下,后端埋点(也就是俗称的打点、埋点)越来越不再适用,后端能采集到的数据是...

......

Read more →

#60 与丁磊聊机器学习和数据科学

本文是 Teahour 第 60 期 『与丁磊聊机器学习和数据科学』 的录音文本,欢迎大家订阅 Teahour,iTunes URL 是 http://itunes.apple.com/cn/podcast/teahour.fm/id608387170。Android 用户可以使用 AntennaPod 来订阅。

Part 1 - Data Science 的前世今生

Kevin:大家好,欢迎再一次来收听我们 Teahour.fm 的节目。今天是第60期,是由我- Kevin 和玎玎来主持。今天我们邀请来的嘉宾是丁磊。丁磊,你好!

丁磊:Kevin,玎玎,你们好!

Kevin:丁磊是 Paypal 公司的研发经理,负责电子商务和在线广告大规模数据系统。今天我们请来丁磊是要讨论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方面的题目。丁磊,先来给大家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吧。

丁磊:非常谢谢邀请我到这里来讲讲我自己的经历和对它的理解。我自己的经历就从我对它的学习和研究开始说起吧。我一直对这方面很感兴趣,大学毕业以后我就去读了机器学习的博士。当时主要做的东西是跟计算机视觉和多媒体相关的问题。例如,如何从图像上来识别问题,视频当中识别人物之间的关系这种比较研究性的课题。大概在四五年前,我进入到工业界,广告和电商,以及营销领域,一直在这个领域里面工作到现在。现在的我个人的职位是在 Paypal 里领导一个数据研发团队,我们就是做一些电子商务和营销方面的数据产品,研发如何从数据中提取价值,来增进客户的体验方面的工作。

Kevin:我觉得大数据这个话题是近期非常火的一个话题,很多公司都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投入。那么丁磊,你能不能先给我们介绍下大数据,或者叫 Data Science,数据科学整个领域的一些东西,比如它的历史,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它有什么分支等等?

丁磊:大数据,或者叫 Data Science...

......

Read more →

采访达峰 - I've shipped the Code. What's next?

Oct 22, 2014 rubyconf 产品 创业

Data Measure

本文是 Teahour 第 65 期的录音文本,音频版本请访问这里 http://teahour.fm/2014/10/22/work-after-ship-code-with-dafeng.html

Dingding:大家好。今天是我们第二场的中国 Ruby 大会的会前采访,来做客 Teahour 的是 Strikingly 的联合创始人和 CTO 郭达峰。熟悉 Teahour 的听众对达峰应该不会陌生,去年我们曾经采访过达峰,那是第 28 期,达峰向我们介绍了 Strikingly 的创业故事。你好,达峰。

达峰:你好!

Dingding:虽然上过节目,还是按照惯例,给大家打个招呼和做下简单的自我介绍吧。

达峰:大家好,我是郭达峰,是第一家进入 YC 孵化器的华人团队 Strikingly 的联合创始人。在 Strikingly 主要负责技术这一块。我从14岁开始编程,创建 Strikingly 之前我也写过几款超过 2000 万用户的 Facebook 应用。

Dingding:达峰身上其实有非常多的标签:第一支 YC 的团队、投行背景、工程师等等。我们今天的这个采访是关于 Ruby 大会的采访,我们更关注工程师这个标签。达峰你在本次大会要分享的这个题目,在我看来很有标题党的感觉:『I’ve shipped the Code. What’s next?』我第一次看到题目的时候也不确定这个是要讲啥。你能解释一下吗?

达峰:好的好的。要讲一下这个内容是什么,可能要先讲一下选这个题目的原因。我相信这次大会上有很多团队都是在创业,或者在创业团队工作的人。作为创业团队为什么选 Ruby ,就是因为 Ruby 可以快速开发,这一点对创业公司非常重要。

我自己参加过不同的讲座和不同的技术分享,发现国内这种分析很多都是专注在技术上,比如:测试应该怎么做...

......

Read more →

RubyConf China 2014

Oct 21, 2014 ruby rubyconf

倒计时 10 天。第六届中国 Ruby 大会即将于十一月一号二号在北京举行。

去年,我们尝试了多种改变,第一次跑到上海之外的城市,第一次邀请了如此多的国外著名讲师,第一次尝试官方 After Party,第一次等,获得了参会者的众多好评,也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忆。而今年的 RubyConf China,看似没有去年的阵容豪华,看似没有去年的气氛喧闹,但是我们还是很乐观的相信今年会是非常特别的一年,今年我们也在创造很多第一次。

今年的大会筹办其实蛮早就开始,但是作为一个纯志愿者组织的大会,尤其三位主办人姜军、吕国宁和我都是在创业,时间超级不够用,整体办会经历可以说是跌宕起伏,所幸大多有惊无险。姜军数次跟我谈起想今年尝试不同的方式,想跳出往年固定的主题演讲式,给参会者带来更多不同的体验和更多的参与感和情感互动。所以,我们今年放弃了从海外邀请嘉宾,专注在形式上做突破,为明年的大会做好基础,也就有了你今天看到的大会行程。

今年,我们依旧邀请了来自国内 Ruby 圈子第一线的顶尖工程师和创业者,给大家带来了 8 场精彩的主题演讲,内容涵盖 Ruby 语言、智能硬件之 MRuby、iOS 开发之 RubyMotion、Ruby 在实时聊天和视频直播上的实战分享、日PV亿级 Ruby 应用的挑战和征服历程、上线之后的产品养成之路、近来流行的 MicroService 框架介绍和阿里内部的持续集成云服务介绍。第二天,我们将变个花样,带来众多不一样的活动。女性朋友可以参加旨在为女性提供开发入门的 RailsGirls 活动,听了前一天的 RubyMotion 分享手痒可以来参加 RubyMotion Workshop 实操,ThoughtWorks 带来的半天 TDD Workshop,Rails 源码分析之 ActiveRecord 以及由我支持的两场 Ruby 职场...

......

Read more →

Excel,熟悉又不熟悉的项目管理工具

Aug 13, 2014 excel 项目管理

本文转载自风车官方博客

如果有人在市场上做个调查,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项目管理工具是啥,我估计结果不是 Microsoft Project,不是 Jira,不是 Redmine,而是 Excel。在做风车的过程中,接触到不少团队,包括一些跟互联网很近的技术创业公司,都在使用 Excel 管理项目,也有一些用户问我们如何能从 Excel 管理平滑地迁移过来。所以,风车在首页特别跟 Excel 做了对比,我们也的确有不少客户是从 Excel 管理转到风车。这篇文章就来谈谈用 Excel 做项目管理的利与弊。

要了解 Excel 管理项目的利与弊,得先了解如何用 Excel 来管理项目,Excel 能做什么,怎么做。项目管理,从本质上就是两件事情,计划安排和进度跟踪。计划安排包括计划和安排。计划是确定要做什么事情,并分解成一个个任务,比如在 Excel 里面按照 WBS 来做计划。而安排就是根据分解任务确定谁做什么事情以及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比如在 Excel 里面制作甘特图来做安排。进度跟踪包括进度和跟踪。进度是了解项目的进展,哪些已经完成,哪些有待完成,比如可以在 Excel 里面绘制燃尽图来展现进度。跟踪是及时了解团队每个人的状态,某个任务完成度如何了,这里更多的是通过沟通来更新到 Excel 中。

关于具体可以怎么用 Excel 来做项目管理,我做了一个例子,在这里下载,有兴趣可以参考,基本上涵盖了我上面提到的这些事情。

Excel 不是专业的项目管理工具,但是 Excel 又无所不能。在我心目中,Windows 并不是微软最成功的软件,Office 才是。使用 Excel,有下面这几点好处。

  1. 普及,群众基础扎实。可以说,Office 在很多人眼里就等于电脑,你去外面配个电脑装个机都能在系统之外附赠一个 Office。这也带来了 Excel ...

......

Read more →

What you should know before starting node-webkit

Aug 01, 2014 node-webkit

This article is translated by Wendy of my article 开始 NODE-WEBKIT 前,你应该知道的. Wendy now lives in Toronto, Canada and is looking to join a startup in US or Canada as backend developer to build innovative products that make people’s lives easier and more efficient. Her skills include Node.js, PHP, Python and C++. If you’re interested, why not drop her an email?

Last weekend, Teahour invited Roger Wang, the creator of node-webkit to talk about the stories behind node-webkit and the use of HTML5 in desktop app development. Various web-based desktop app frameworks such as node-webkit, Chrome Apps, Titanium, TideSDK and Atom Shell have been developed over recent years and node-webkit remains one of the best.

The node-webkit project was started in 2011. It is an app runtime that allows...

......

Read more →